跳至主要內容

肺癌

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在2021年,肺癌新症共有5 978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5%,而男女宗數比例約為1.4比1。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81宗新增肺癌個案,而男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70歲,女性則為68歲。肺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首位。在2021年,肺癌導致4 037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的26.7%。

及早發現肺癌能提升治癒率,可惜大部分病人確診患上肺癌時已達中期或晚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高危人士例如煙民與經常吸食二手煙的人要對呼吸道疾病保持警覺,即使不幸患上肺癌,亦能及早發現,增加治癒率。數據顯示,整體肺癌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21.8%。第一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72.4%,第二期為45.4%,第三期為24.6%,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僅有7.8%。

肺癌是甚麼?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通常於下呼吸道系統產生,如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的表皮細胞等部位。

甚麼人較易患上肺癌?

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吸煙,約九成的肺癌個案均與吸煙有關,而煙齡長並於年輕時已開始吸煙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
  • 年屆五十歲以上。

肺癌有甚麼徵狀?

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肺癌的徵兆:

  • 身體時常感到疲倦。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 持續咳嗽。
  • 氣喘。
  • 痰中帶血。
  • 胸口疼痛,於咳嗽或深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或突然劇痛。
  • 若癌細胞已擴散,病人可能會出現頸部淋巴核腫脹,頸、面和手腫脹、腹脹、骨痛、頭痛、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

預防

吸煙是引致肺癌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年齡增長
  • 吸入二手煙
  • 空氣污染,包括室外及室內
  • 在工作中接觸某些致癌物質(例如氡氣、石棉等)
  • 曾患肺部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 有肺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

要減低患上肺癌的機會,建議市民:

  • 戒煙或永不開始吸煙
  • 避免吸入二手煙
  • 遵從職業安全及健康規定(例如使用保護設備),以減少在工作場所中接觸到致癌物

篩查

經審視現有的國際科學實證及本港實際情況後,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提出以下有關肺癌篩查的建議,旨在提供一般參考資料,協助醫生在肺癌篩查方面為市民提供個人化建議:

1.

要減低患上肺癌的風險,第一級預防策略至為重要。吸煙人士應該戒煙,非吸煙人士則切勿吸煙。

一般風險的無症狀人士

2.

不建議一般風險的無症狀人士接受常規肺癌篩查(包括胸肺X光檢查、痰液細胞檢查或低輻射量電腦掃描)。

較高風險的無症狀人士

3.

目前的數據並不足以評估以低輻射量電腦掃描方式進行肺癌篩查的利弊和成本效益,亦不足以斷定應以什麼準則(例如篩查對象和最有效的篩查程序)在本地進行此類篩查。根據海外文獻,如重度吸煙人士(即吸煙量大於20至30包年*而仍在吸煙或戒煙尚未超過10至15年的人士),即使沒有症狀,患上肺癌的風險亦會較高。這類人士接受低輻射量電腦掃描的肺癌篩查或會有益處。大多數海外建議指出有關人士一般在50至55歲開始接受肺癌篩查,直至74至80歲為止,通常每年或每兩年接受一次篩查。由於目前尚未有充分證據證明此等準則適用於本地情況,因此重度吸煙人士應與醫生商討接受低輻射量電腦掃描篩查的利弊(包括篩查或會出現假陽性結果,以及或須進行跟進檢查),了解情況後再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4.

不建議較高風險的無症狀人士接受以胸肺X光檢查或痰液細胞檢查方式進行肺癌篩查。

*包年=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

如何檢查和診斷肺癌?

吸煙人士應定期進行胸肺檢查,而一般人士如有上述徵狀,亦應儘快向醫生求診。與肺癌相關的檢查包括:

  1. anchor

    胸肺X光照片檢查

  2. anchor

    用顯微鏡檢查痰涎內有沒有癌細胞

  3. anchor
  4. anchor

肺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體外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和其他支持性的紓緩症狀方法包括激光、內放射、藥物等,這些治療方法可單獨或合併使用,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而定。

  1. anchor

    外科手術

    這是針對早期未有擴散的肺癌最佳治療方法,最早期的病人手術後的痊癒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按癌腫的情況,手術可能切除腫瘤及周邊部份組織,亦可能切除整個肺葉甚至整邊肺部。

  2. anchor

    體外放射治療

    體外放射治療可應用於早期肺癌作根治性治療,適用於因年老或其他疾病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如果病人的癌腫瘤有局部擴散的情況,或在手術後要消滅未能切除的癌細胞,或已有癌腫瘤擴散的症狀(例如骨痛、腦部轉移等),醫生會利用輻射線去破壞癌細胞。

  3. anchor
  4. anchor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使用針對某類癌腫細胞特徵而設計的藥物,副作用較傳統化療為少,較少影響骨髓造血細胞或免疫系統,適合用於某特定類型的後期肺癌病人。

肺癌和相關治療會引起甚麼併發症?

  1. 化學藥物治療

  2.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可能引致皮疹、口部潰瘍或肚瀉等副作用,因此病人必須遵從醫生指示使用。

肺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病人經過手術、放射或抗癌藥物治療後,康復期間時應謹記以下事項:

  1. 定期覆診

    雖然手術與藥物治療可以緩解部份甚至完全緩解肺癌病情,可惜肺癌的復發率相對偏高,其中很大原因是病人通常在肺癌擴散後才接受治療而影響治療成效。因此病人在康復期間必須堅持定期覆診,密切監察康復進度。若癌病復發,亦能夠及時接受診治。

  2.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徹底戒煙。
    • 注意家居空氣流通。
    • 做適當運動以增強肺部功能。
    • 避免前往人多和空氣混濁的公共場所,避免呼吸道感染。
  3. 飲食

    • 多吃含豐富維他命A及C的食物如胡蘿蔔、葡萄、梨等。
anchor

支氣管內視鏡

  1. 簡介

    支氣管鏡檢查是一個內窺鏡檢查.醫生會將支氣管鏡放進鼻孔或者呼吸管,以檢查病人的氣管及支氣管。

  2. 檢查前準備

    • 病人需抽血作血氧含量和凝血指數分析。
    • 根據病人情況,檢查前可能需要禁食。
    • 如病人有可移除的假牙,亦會在檢查前移除。
  3. 檢查過程

    • 進行檢查時,病人會維持在仰臥姿勢。
    • 如病人沒有呼吸管,醫護會提供氧氣。
    • 支氣管鏡會通過鼻、口或呼吸管插入,經氣管到達支氣管以進行檢查。過程中會抽取病人的痰液或肺組織作化驗,同時亦可進行治療步驟。
    • 因氣管受到刺激,在檢查時病人可能出現咳嗽。
    • 視乎支氣管鏡進入的位置,醫護或會在病人的鼻孔及口腔噴灑局部麻醉藥以減輕病人的不適,需要時或會為病人注射鎮靜劑。
    • 途中醫護會緊密監察病人的維生指標,例如血壓,心跳,血含氧量等。
    • 如進行檢查期間出現併發症或病人不合作,檢查可能需要中斷;若程序不能順利進行,例如不能成功把氣管鏡放進氣管等,亦會終止檢查。
  4. 檢查後須知

    • 根據醫生的決定,病人可能需要禁食一段時間。
    • 醫護可能會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排除有關檢查的併發症。
    • 如病人在檢查時曾注射鎮靜劑,可能會有嗜睡或頭暈的感覺,因此建議病人臥床休息。
    • 因應檢查後可能出現的輕微咽喉痛或咳嗽帶血絲,醫生或會處方藥物來減輕相關症狀。
  5. 風險或併發症

    • 一般風險包括檢查時引起的不適(例如咳嗽, 咽喉痛)及鎮靜劑的副作用(例如嗜睡,頭暈,血壓下降)或局部麻醉藥的副作用。
    • 特別風險包括
      • 氣胸。
      • 肺部/氣管/支氣管出血。
      • 病人呼吸狀況短暫轉差(例如需要增加氧氣,呼吸困難)。
      • 肺部感染。
  6.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主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