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见的癌症。在2021年,大肠癌新症共有5 89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15.3%。当中,男性有3 427宗,而女性则有2 472宗。
在2021年,每十万香港人口中即有80宗新增大肠癌个案。男性和女性的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68岁及68岁。特定年龄组别发病率自50岁起显着上升。大肠癌新症以男性居多,于2021年男女新症比例约为1.4比1。
大肠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在2021年,大肠癌导致2 298人死亡,佔癌症死亡总数15.2%。
如果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很多大肠癌个案都可以根治。整体患者的五年相对存活率为58.2%,当中第一期及第二期患者的五年相对存活率甚高,分别为95.7%及87.3%。第三期的五年相对存活率下降至68.7%,而第四期的五年相对存活率进一步下降至9.3%。了解大肠癌的征状及成因亦有助及早察觉病情。即使不幸患上大肠癌,认识其治疗方法及学习治疗期间与之后的护理调养,可以加速康复和预防大肠癌复发。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份,分为结肠与直肠。有时大肠内壁细胞会不正常生长,出现息肉、溃疡或其他形态肿块,但这些大部份的肿块为良性的,唯亦有小部份息肉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变成大肠癌。
大肠癌的风险因素包括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缺乏体能活动、肥胖、饮酒和吸烟。据统计,以下类别的人士患上大肠癌的机会较高︰
早期的大肠癌或全无症状。大肠癌的常见征状包括:
许多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包括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缺乏体能活动、肥胖、饮酒和吸烟。
另外,有以下风险因素的人士,患大肠癌的机会亦较高:
透过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红肉和加工肉食、恒常进行体能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及腰围,以及避免饮酒及吸烟,可预防或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专家工作小组建议,年龄介乎50至75岁的「一般风险」人士应与医生商讨,考虑采取以下其中一种筛查方法:
*关于大肠癌基因检测的建议:对于带有可识别基因突变的大肠癌病人,其家属可进行两层筛查,即先进行基因检测才决定进行内窥镜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数目及降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
政府于2018年8月将大肠癌筛查计划恒常化,分三阶段大幅度资助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接受筛查。第一及第二阶段分别复盖61至75岁人士及56至75岁人士,而由2020年1月1日起进一步扩展至50至75岁人士。参加者先获资助接受由参与计划的基层医疗医生安排的大便免疫化学测试,测试结果如呈阳性,参加者会被转介到已参加计划的大肠镜医生接受政府资助的大肠镜检查。
更多有关资讯,请浏览卫生署「大肠癌筛查计划」网页。
高危人士及出现大肠癌常见征状的人士,应向医生求诊,定期或尽快接受检查,及早诊断和发现大肠癌能提高治愈率。大肠癌相关检查包括以下各项:
结肠内视镜检查是现时最有效检查下消化道的方法。透过一支柔软内视镜能检查整条结肠及回肠末端。一般来说,整个检查需时约10至45分钟。而乙状结肠镜则只检查直肠和结肠下部分。
大肠镜检查不但能检查大肠腔内的情况,发现致病原因,还可以通过辅助仪器取活组织样本化验,甚至进行治疗,例如切除大肠息肉。
进行大肠镜检查时,病人会感到腹部气胀及轻度不适。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肠道穿孔、出血、腹膜炎、心肺并发症、感染及急性肠闭塞等则很少会发生。一般来说,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机会是少于百份之一。但检查后如出现腹痛、血便等情况,应立即求诊。
这是一种诊断大肠疾病的X光检验。放射科医生会将一条管通入直肠,再将含钡的显影剂灌入病人体内,然后进行X光拍摄,以便检测大肠腔的轮廓和肿块,凹陷性的溃疡因而可被显影出来。
医生会将穿上润滑指套的手指由病人的肛门伸入至直肠内,指检病人的大肠腔内是否出现肿瘤。
当消化道只有微量出血时,单凭肉眼是无法确认粪便是否带血,粪便隐血检查可从病人粪便样本检测出粪便是否有隐血。测试结果如呈阳性,病人需要进一步检查,例如大肠镜或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
在一些大肠癌患者中,他们的癌指标如癌胚抗原(CEA)会升高。然而,由于这种指标的灵敏度(sensitivity)和特异度(specificity)有限,它主要用于监测病情发展。
若发现肿瘤,医生可能需要替病人进行电脑扫描和其他造影测试。
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大肠癌的主要方法,可以根治早期大肠癌和少数已经扩散到肺或肝脏的大肠癌。近年部份大肠癌切除手术已采用微创手术进行,不但加快病人康复过程,更大大减低了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机会。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位病人。部份直肠癌病人须要全直肠及肠繁膜切除手术,以増加治愈机会。有个别病人或需作临时或永久性造口。
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主要针对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复发风险较高的病人。辅助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主要用于直肠癌病人。而化学疗法则是利用抗癌药物去杀死癌细胞。这些治疗一般是在手术后才进行的。部份直肠癌病人则须要手术前进行同步放射治疗及化学疗法,目的是减少局部复发的机会及提高患者的整体存活率。
什么病人需要辅助治疗?
对于扩散性大肠癌,视乎病人和肿瘤状况,或需要接受纾缓性的化学疗法或放射治疗以延长病人的存活期和纾缓肿瘤引至的症状。部份病人会按肿瘤的基因的变异或会采用标靶治疗与化学药物一并使用,以将整体疗效提升。
癌肿瘤本身可引发肠阻塞、肠壁穿破等情况,部份大肠癌患者会有营养不良、贫血的现象,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者,需特别注意。
病人如需要接受内视镜治疗,如息肉切除、内镜止血、扩张及支架放置等,会提高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梗塞、出血的机会。
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大肠肿瘤的病人,手术后若伤口愈合不良,有可能造成腹膜炎及败血症;手术后也可能因肠道受细菌感染而导致炎症,也有可能出现排尿功能障碍。近年大肠癌切除手术多采用微创手术或在腹腔镜下进行,大大减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
化学疗法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疲倦、容易受到感染或出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脱发、腹泻、四肢的远端麻痹;若病人出现以上副作用的情况,医生会按病人的身体状况处方,让病人服药后可减轻副作用的情况。
盆腔放射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倦、作闷、治疗部位的皮肤反应和毛发脱落、腹痛、腹泻、大便赤痛、小便频密或赤痛。而女性病人或会阴道分泌增加、痕痒不适及刺痛;若病人出现以上副作用的情况,医生会按病人的身体状况处方服药。
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和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多一分认识和了解,有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每一位病人的病情不同,接受的治疗、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医生会与病人商讨,按病人情况与个别需要,制定康复期间的跟进治疗与复诊安排。
定期复诊及检验能够侦测和及时发现复发或异时性肿瘤,予以及时诊治,并治理其他因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加速康复,提高生存率。
对于癌肿瘤位于直肠末端的病人,可能需要有暂时及永久性的造口。
造口专科护士会根据病人的需要,与病人一起选择适合的造口用品,协助病人学习正确使用和护理方法。
应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及对肠道刺激的食物,例如︰咖喱或辛辣食物。
结肠内视镜检查,俗称大肠镜检查,是用一支柔软内视镜检查下腔消化道,包括回肠末端、盲肠、结肠各部位、直肠及肛门疾病的最佳方法。病人怀疑患有大肠疾病如癌症、出血或大便带隐血、大便习惯改变、长期肚泻或便秘、排便困难等情况均应接受大肠镜检查。大肠镜检查除能发现致病原因,并能同时通过各种辅助仪器,对病源作活钳样本化验及进行治療,例如切除大肠息肉。
这项检查通常是在内窥镜房间内进行,病人需要侧卧及屈曲双腿。
在检查前,医生先给病人注射适量的镇静剂,此能减低病人的焦虑及检查时所引起之不适。医生同时会替病人肛门部位涂上润滑剂。医生随着将一支柔软,直径约为1.5厘米之内视镜由病人肛门放进体内进行检查。检查期间, 病人均保持清醒。视乎病人个别情况,一般來說,整个检查需时约10-45分钟。在一些复杂的个案而需要特别治療者,所需之时间将会更长。如病人能跟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则能有效地缩短检查时间。
如发现息肉,医生会放置金属圈经结肠镜,利用电流切除息肉;一般适用于细于两厘米的息肉。切除息肉时,病人不会感到痛楚。大部份息肉都是良性,只有小部份会演变成癌症。
结肠镜检查及息肉割除术一般都是安全的,但亦可能出现下列的并发症。
检查期间病人多感到腹部气胀及轻度不适。较严重之并发症包括肠道穿孔、出血、心肺并发症、感染及急性肠闭塞等,一般來說机会少于百份之一。各并发症发生之机会随着病人不同之情况及治療方法而有異。病人如要接受内镜治療,如息肉切除、内镜止血、扩张及支架放置等则出现严重并发症之机会亦大幅提高。如并发症出现,病人或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療,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病人应主动询问主诊医生以明了详情。
病人在检查前三日必须食用低纤维餐。如病人服用铁质补剂,须在检查前三至四日停服。病人必须先服用强力清泻药水以将大肠内之大便全部排出,使医生能更准确地观察大肠壁之病变。清泻药水之剂量及服用方法因应各人需要而不同,故病人须依照指示准时服用。如病人未能完成放泻程序,则有碍检查进行。病人如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瓣膜性疾病或怀孕等,须告诉医护人员并听从其指示服药。病人亦应提供现所服用药物的详情,特别是某些影响凝血的药物及任何过敏反应资料。门诊病人不宜亲自驾驶前往检查;亦应避免在检查前酗酒、抽烟或服用不当份量的镇静药物。年老、行动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往检查。
于检查后,待麻醉药或镇静剂药力减退后病人便可进食。如病人接受镇静剂注射,则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机器、签署法律文件或驾驶,以防意外发生。病人应主动查询检查结果及日后复诊日期,并依照医护人员指示完成药物療程。
在检查后如病人出现轻微不适,或对检查结果、服药有疑问者,应向医护人员查询;如出现严重事故,如大便出血、剧烈腹痛等,则应到就近急症室求诊。
因应市民对肠道疾病检查需求日增,医院管理局推出「肠道检查公私营协作计划」,资助合资格病人接受由私家医生提供的服务,透过利用私营界别中的服务的容量,为病人提供选择,让病人可及早接受检查,尽快获得适切治疗。
在计划下,病人可从参与的私家专科医生名单内,自由选择一名医生接受相关服务,包括临床评估、大肠镜检查及解释检查报告。如有需要,医生亦会为病人抽取组织化验、切除瘜肉及与其商讨跟进治疗方案。
医管局会为每名病人提供一次过定额资助,资助额为6,800港元(不需要切除瘜肉)或7,500港元(需要切除瘜肉)。另外,病人只需支付1,000港元基本自付金额,有个别私家医生可能收取不超过1,000港元的额外费用,所有额外费用将刊登在医管局私家专科医生名单内供病人选择。根据计划的准则而合资格获得豁免的病人,可选择不收取自付额的私家专科医生,医管局会为病人支付$1,000港元自付额。
医管局将视乎计划名额,由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起邀请正在公立医院轮候接受大肠镜检查、被列为稳定个案、能够在家中进行大肠镜检查前准备,及适合在日间医疗设施内接受大肠镜检查的病人参加。计划办事处会按病人登记轮候大肠镜检查的日期及临床情况决定优先次序,分批发出邀请信,病人无需自行申请。获邀病人须前往指定医管局诊所接受评估及递交申请表,并要同时登记「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以便医管局与私家医生互通医疗纪录及报告。
详情请参阅医管局网站。
本网站只提供有关结肠内视镜检查的基本资料,可能发生的风险或并发症不能尽錄。某類病人的风险程度亦为不同。如有查询,请聯络你的医生。
检查大肠的病变。
由主诊医生决定采用下列其中一项:
检查前一晚服用轻泻剂,例如Klean Prep或等同药物;请依药单指示服用。
检查前一晚服用轻泻剂;检查前三小时开始灌洗大肠,必须彻底清除肠内的粪便。
洗肠后要等一至两小时让肠道内的水份被充份吸收,才可以进行灌肠造影检查。
为确保高质素的检查效果,检查前的准备必须严格执行:
这项检查是由放射科医生执行,需时约一小时。利用X光透视,放射科医生将钡剂和空气注入导管,经肛门、直肠直达大肠,同时进行观察及X光摄影。大肠内注入空气和钡剂,会引起腹部胀痛和不适;然而检查完成后,不适感便会消失。当检查进行时,病人如感觉腹部疼痛或任何不适,应立即通知医生。检查进行期间,病人请与医生及放射技师合作,身体依指示作不同角度的转动,以配合拍摄大肠各部份。如有需要,医生会替病人注射药物来放松大肠。
检查完毕后,病人可以如常进食,并应尽量饮用大量开水。在检查后数天内,大便可能呈现白色。
一般而言,因钡剂造影检查而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极微。常见并发症如下:
本网站只提供有关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的基本资料,可能发生的风险或并发症不能尽錄。某類病人的风险程度亦为不同。如有查询,请聯络你的医生。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份和凝固粪便。粪便会先存于直肠,然后经肛门排出。
腹腔镜大肠切除术是大型手术,以腹腔镜技术部分或完全移除结肠或直肠,是创伤性最低的手术,所作切口较小,而手术后的痛楚和相关并发症也比较少,能够较早恢复排便机能。
一般而言,在进行手术后,可能因为插管而导致喉部轻微不适或痛楚。因为进行过吹气,腹部、肩膊或颈部轻微不适或痛楚属正常情况。恶心或呕吐现象亦属正常情况。如果情况严重,请通知护士或医生。止痛方法一般为病人控制性镇痛或硬膜外止痛。
初期进行走动和深呼吸练习有助减少胸口感染或肺栓塞的机会。
毋须限制饮食;应多喝水和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以助排便。
本网站只提供有关腹腔镜大肠切除术的基本资料,可能发生的风险或并发症不能尽錄。某類病人的风险程度亦为不同。如有查询,请聯络你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