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超聲內鏡檢查

  1. 簡介

    超聲內鏡兼備內視鏡及超音波檢查,除了能對消化道表面進行觀察,相附的超音波儀器能深入病人體內,靠近病源以進行超聲檢查,方便醫生作準確診斷。在超聲內鏡顯示下,醫生更能進行微針穿剌抽取細胞組織化驗以確定病因,及進行各類注射治療。經多年研究,超聲內鏡檢查現以廣泛用於診斷食道、胃、胰、膽、肝、大腸及肺部之疾病,於癌症分期上之成效尤為顯著。病人患有消化道癌症、黏膜下腫瘤、胰腺炎及癌症、膽管閉塞、肺癌及不正常胸腔淋巴結等情況均應接受超聲內鏡檢查。除了用於診斷之外,超聲內鏡更可應用於治療方面,例如腹腔神經叢阻滯及胰臟假性囊胞引流術。

  2. 檢查前準備

    • 病人須於內鏡檢查前六小時禁食。
    • 若患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瓣膜性疾病等或已懷孕,須告訴醫護人員並聽從其指示服藥。
    • 病人亦應提供現所服用藥物的詳情,特別是會影響凝血的藥物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 門診病人不宜親自駕駛前往檢查,亦應避免在檢查前酗酒、抽煙或服用不當份量的鎮靜藥物。
    • 年老、行動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往檢查。
  3. 檢查過程

    • 在檢查前,醫生先給病人注射適量的鎮靜劑,此能減低病人的焦慮及檢查時所引起之不適。
    • 然後病人喉部被噴上局部麻醉藥,醫生隨著將一支柔軟,直徑約為1至1.4厘米的超聲內鏡經口部放進病人體內進行檢查。
    • 檢查期間病人多感到噁心及上腹膨脹不適。
    • 檢查期間,病人會保持清醒。
    • 一般來說,整個內視鏡檢查需時約15至30分鐘。在複雜的情況下,例如治療上腔消化道出血時,檢查時間將會較長。
    • 病人需與醫護人員充分合作,以縮短檢查時間。
  4. 檢查後須知

    • 病人檢查後尚須禁食一小時,待喉部麻醉藥或鎮靜劑藥力減退後才可進食,以防哽嚥。
    • 如病人接受鎮靜劑注射,則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機器、簽署法律文件或駕駛,以防意外發生。
    • 病人應依照醫護人員指示完成藥物療程。
  5. 風險或併發症

    • 喉部之麻醉藥亦會引致一個多小時的吞嚥困難。
    • 超聲內鏡微針穿刺或組織抽取的檢查風險則視乎檢查的部位,包括縱隔炎,胰臟炎及感染。
    • 腹腔神經叢阻滯的風險則包括短暫性腹瀉,短暫性血壓不穩定,短暫性腹痛及膿瘡形成。
    • 出現較嚴重之併發症包括腸道穿孔、出血、心肺併發症等的機會少於百份之一。
    • 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會隨著病人之情況及治療方法而異。
    • 如併發症出現,病人或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若情況嚴重亦可能導致死亡。病人應主動詢問主診醫生以明瞭詳情。
  6.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主診醫生。